截至2025年11月7日,ORDER(Order Network)报价约为0.0842美元,24小时交易额约320万美元,日内微涨2.1%,整体走势稳健。作为专注于去中心化衍生品与订单簿交易的基础设施协议,ORDER近期在0.080至0.088美元区间震荡整理,展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当前价格已站稳50日均线,短期若能有效突破0.088美元阻力,有望进一步测试0.094至0.099美元区域。Order Network凭借其链上原生订单簿和低延迟撮合引擎,在专业交易者和量化基金中持续获得关注。小编注意到,ORDER的链上交易深度和协议收入近期稳步回升,反映出其作为高性能衍生品底层的价值正被市场逐步认可。
,2025年第四季度,Order Network在技术升级与机构合作方面取得多项实质性进展。10月11日,Order Labs正式发布Order V3测试网,引入“混合撮合架构”——将部分订单匹配逻辑移至链下验证层,同时保留关键状态上链,使TPS提升至5000以上,订单确认时间缩短至800毫秒,显著优化高频交易体验。该版本预计2026年Q1主网上线。10月25日,项目方宣布与一家亚洲数字资产管理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后者将基于Order协议构建专属的机构级衍生品交易平台,支持永续合约与期权组合策略,初期将接入BTC、ETH及主流山寨币对。此外,11月2日,ORDER社区通过治理提案,启动“Market Maker Incentive Program”,向提供深度流动性订单簿的专业做市商提供ORDER代币奖励,首期激励池达150万枚。值得一提的是,10月中旬,Order完成对其智能合约的第三方安全审计,并新增对Arbitrum和Base网络的原生支持,使衍生品市场可跨多链运行。这些扎实的技术迭代和机构级合作,使Order Network在去中心化衍生品赛道中持续巩固其技术壁垒。
从技术指标来看,ORDER当前处于蓄势突破阶段。价格在0.0825至0.0855美元区间窄幅波动,短期支撑位明确位于0.0805美元,若失守则可能下探0.077美元区域;上方第一压力位在0.0885美元,强阻力集中在0.093至0.097美元,这也是9月中旬高点所在区域。RSI(14日)目前读数为55,处于中性偏强区域,未进入超买状态,说明上涨动能仍有空间。成交量方面,近一周日均交易额稳定在290万至360万美元之间,虽不算活跃,但在衍生品协议代币中已属健康水平。链上数据显示,ORDER持币地址总数已突破7.9万个,较上季度增长约6.8%,其中新增地址多为参与做市或协议治理的中长期用户。TokenView记录到过去10天内发生多笔大额转账,其中11月4日一笔价值约95万美元的ORDER从长期持仓地址转入新创建的钱包,疑似机构投资者进行仓位再平衡。此外,ORDER质押合约中的代币数量稳定在总供应量的36%左右,质押率较三季度末小幅上升,网络参与度保持健康。综合来看,ORDER技术面中性偏多,短期波动有限,但链上基础稳固,具备向上突破的潜力。
对于ORDER未来一年的价格走势,分析师普遍看好其在专业DeFi衍生品赛道的长期定位。去中心化交易所架构师Rafael Kim表示:“Order V3若能实现亚秒级撮合并吸引机构做市商入驻,将成为链上订单簿的标杆,2026年ORDER价格有望冲击0.17美元。”相比之下,衍生品赛道分析师Leona Hayes更为务实:“机构采用周期长,短期难见爆发。2026年上半年合理区间为0.078至0.115美元。”链上经济模型师Julian Moore则从协议收入切入:“ORDER代币用于支付交易手续费和质押保证金,若2026年季度协议收入达400万美元,按25倍市销率估值,合理价格应在0.14至0.16美元。Q4有望测试该区间。”综合多方观点,ORDER在2026年的合理运行区间为0.082至0.15美元,若V3主网上线顺利且机构合作落地,极端乐观情境下不排除测试0.18美元,但核心变量在于真实交易量增长与专业流动性深度提升。
总体而言,ORDER当前展现出专业基础设施项目的特征:技术迭代聚焦高性能订单簿,生态合作覆盖机构与多链场景,市场表现稳健。其价格虽受制于整体DeFi衍生品板块热度,但链上交易深度、做市商参与度及协议收入预期均呈现积极趋势。未来走势将高度依赖Order V3的性能兑现、机构交易平台的上线进度以及ORDER代币在经济模型中的价值捕获效率。短期关注0.0805美元支撑与0.0885美元压力,中长期则需观察其能否在去中心化衍生品赛道中建立不可替代的技术壁垒。小编将持续追踪ORDER的链上名义交易量、做市商激励数据及协议收入变化,为读者提供基于真实使用情况的客观分析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