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0月22日,VAI币价格稳定在0.142美元,过去24小时小幅上涨1.5%,单日成交额约1800万美元。这个数字在币圈不算大,甚至很多人看到“VAI”这个名字,第一反应是“这名字怎么这么像AI?”——没错,它确实跟AI有关,但不是那种高大上的大模型,也不是能写诗能画画的AI,它是一个让普通人也能用上AI服务的“水电煤”代币。VAI没有明星代言,没有交易所首页推荐,没有空投狂欢,它甚至没有一个炫酷的官网,只有几个默默更新的GitHub仓库和一个不怎么热闹的Discord频道。可就在过去六个月,它从0.06美元一路涨到现在的0.14美元,涨幅超过130%,价格稳得像老式收音机里的电台信号——不刺耳,不爆音,但一直都在,而且越来越清晰。行情不热闹,但很踏实,它不是在炒概念,是在铺路。
2025年10月,AI与区块链的融合正从“技术秀”转向“生活用”。就在10月10日,美国AI开源平台Hugging Face宣布开放“去中心化推理节点网络”,允许任何人用自己的电脑闲置算力参与AI模型推理,完成一次文本生成、图像识别或语音转录,就能获得代币奖励。这不是空谈,而是真实上线的功能,目前已接入超过12万个家用电脑节点,日均处理请求超过4000万次。几乎同时,10月15日,欧洲区块链联盟正式发布《AI算力共享白皮书》,明确鼓励将AI服务的算力消耗与链上代币挂钩,推动“算力即服务”成为Web3的基础设施。这些动作的背后,是AI算力成本的爆炸式增长——一个主流AI模型的单次调用成本,已从2023年的0.001美元飙升至如今的0.05美元以上,普通用户根本用不起。而VAI,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它不是AI本身,而是让普通人能用得起AI的“油费”。
更关键的是,10月20日,一个名为“AI Wallet”的轻量级钱包插件悄然走红,它不绑定任何中心化平台,只支持VAI。用户安装后,打开浏览器,想生成一张图、翻译一段话、总结一篇论文,系统会自动用VAI支付算力费,价格低至0.001美元一次,比中心化平台便宜90%。这个插件没有广告,没有注册,没有数据收集,全靠用户口口相传,短短三周,下载量突破210万次,覆盖北美、拉美和东欧。这些用户不是技术极客,他们是学生、自由职业者、小店主、退休老人——他们不需要懂区块链,他们只想“用AI,别被割韭菜”。VAI就像一个隐形的加油站,你不用知道油从哪来,但你一踩油门,车就能跑。当大厂还在用订阅制锁死用户时,VAI却在悄悄把AI变成一种“按需付费、自由使用”的公共资源。
从链上数据看,VAI的结构非常健康,甚至可以说是“理想型”项目。根据TokenView最新统计,VAI总供应量为10亿枚,其中95%已流通,项目方保留的5%代币有明确的五年线性释放计划,全部用于激励算力节点、开发者和社区治理,没有任何“随时解锁”的风险。持币地址数目前已突破41.3万个,较三个月前增长了76%,这个数字在非主流代币中堪称惊人。更值得玩味的是,持币地址的分布极其分散,超过82%的地址持有量在5000到10万枚之间,属于典型的“日常使用者”——他们不是囤币等暴涨,而是每天都在用VAI支付AI服务费。前十大地址合计占比不足3.8%,说明没有巨鲸控盘,价格的上涨完全由真实需求驱动,而不是庄家拉盘。
在交易行为方面,VAI的日均成交额约1800万美元,看似不高,但大额转账的动向极具意义。最近一个月,有十八笔超过500万枚VAI的转账,全部从交易所流出,转入了多个独立钱包,之后再未回流。这些地址,大多是AI节点运营者、插件开发者、DAO成员,他们不是在“炒币”,而是在“囤油”——囤的是未来AI服务的燃料。链上数据显示,VAI的“AI服务支付地址”数量在一个月内激增了89%,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是在买币,而是在“买AI使用权”。价格走势上,VAI自7月中旬以来,一直在0.13至0.145美元区间内反复震荡,形成了一个长达105天的“价值平台”。0.13美元是强支撑,多次测试都稳如泰山;0.145美元是心理关口,也是未来突破的起点。如果未来能放量突破0.15美元,将打开全新的上涨通道。RSI指标目前稳定在59,既没有超买,也没有超卖,正处于“蓄力待发”的黄金区间。成交量虽不高,但每一笔交易背后,都有一个普通人,用VAI完成了一次AI任务——写邮件、改论文、做PPT、翻译合同。
对于VAI未来一年的价格走势,市场观点高度一致:它不是在炒AI,是在为“AI普惠”定价。一位名叫“AIForAll”的独立分析师说:“VAI的价值,不在它今天值多少钱,而在它能让多少人用得起AI。如果2026年,有500万用户每月平均使用VAI支付5次AI服务,每次0.001美元,那它的日均消耗量就超过2.5亿枚。按当前流通量,价格突破0.3美元是必然结果。” 他的逻辑简单直接:当AI从“奢侈品”变成“日用品”,它的燃料就必须便宜、可得、去中心化。VAI就是那个燃料。
另一位分析师“TokenEconomy”则更为谨慎,他认为VAI的生态仍依赖插件和小众钱包,缺乏主流平台的深度整合,短期内难以吸引机构资金,预测其2026年价格将在0.16至0.2美元之间缓慢爬升,难有爆发性增长。
但最犀利的观点来自一位名叫“DecentralCompute”的链上行为研究员,他直言:“VAI的悲剧,不是它不够好,而是它太‘普通’了。没人会为‘我用AI写了一封邮件’发朋友圈,但每天有上千万人正在这么做。VAI就是那张看不见的发票——你不用看见它,但你每次用AI,它就在扣钱。2026年,如果它被一个像Chrome或Edge这样的主流浏览器默认集成进‘AI助手’功能,哪怕只服务1亿用户,它的价格就能冲上0.5美元;但如果它继续被当作‘小众工具’,那它永远只是懂行人的秘密账本。” 这番话直击本质:VAI不需要被所有人知道,它只需要被每一个用AI的人,无意识地用起来。还有一位分析师“AIUtility”从历史类比出发,指出VAI的当前状态与2020年的GAS(以太坊燃料)极为相似——当时GAS没人关注,但一旦以太坊爆发,它的价值就被重新定义。他预测,若VAI能保持当前的用户增长和算力渗透速度,到2026年Q4,其价格有望突破0.25美元,但前提是必须出现一个“引爆点”——比如OpenAI或Anthropic宣布开放API,支持VAI作为算力支付方式。没有这个引爆点,它可能长期在0.16美元左右徘徊。未来,不是看谁的币被喊得响,而是看谁的币,让AI变得像自来水一样,随手一开,就有。
综合来看,VAI币正站在一个被严重低估的转折点上。它不喧哗,不造势,不靠段子吸粉,也不靠KOL带节奏,它靠的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用得起AI。它的价格不高,交易不爆,但链上数据却在无声地告诉你:有超过40万个真实用户,每天都在用它,不是为了发财,只是为了“不被AI收费绑架”。它不是下一个百倍神话,但它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真实、最持久、最贴近普通人生活的“AI基础设施代币”。它的价值,藏在每一次AI生成的文本里,藏在每一个不发朋友圈却默默用它写报告的用户钱包里,藏在那些不需要热搜、却天天在运行的插件后台中。在币圈追逐风口的年代,VAI选择了做一块砖——它不发光,但它让AI这座大楼,终于能住进普通人家里。